跨界太极学术 丨 吴 敏:消费文化·影像·女性身体——以电影《色·戒》为中心
消费文化·影像·女性身体
——以电影《色·戒》为中心
吴 敏
吴 敏:消费文化·影像·女性身体——以电影《色·戒》为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1期
吴敏( 1965—) ,女,湖南湘乡人,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摘 要】电影《色·戒》在编剧、表演和摄制等方面精密雅致,几近完美,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动情的故事纠葛在很大程度上遮饰并合理化了关于女性身体被神话化、被过度展示、被色情化聚焦和遭受暴虐等问题。消费时代关于女性身体的诸多流行观念造成了女性的身体焦虑和审美误区。关于女性身体的诸多矛盾言说和现实状态,使女性主义文化批评陷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语境和困境之中。
【关 键 词】女性身体 《色·戒》 困境
在中国,关于女性身体的话题,总是与“色”、“性”、“红颜祸水”、“难养”、“扫黄”、“打非”、“生活腐化”等连为一体,是一个敏感、禁忌、个人化的隐私问题,似乎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但另一方面,它却又与公民道德、社会体制、国家法规等政治大问题直接相连,显现出其社会化的特征。
在图片、广告、电视、电影等影像文化高度发达的当下社会语境里,关于女性身体的言说,无论是理论领域或是现实状态,都处于某种冲突、矛盾、混乱的状态中。一方面,在有些女性主义者看来,女性身体是“粉碎枷锁,摆脱监视”、“跳出整个男人的历史,跳出《圣经》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唯一话语”①,但另一方面,女性身体又很容易成为市场化、商业化目标最奏效的诱饵和兴奋剂,落入“被捕 猎”、“物化”的陷阱; 一方面,在有些美学家看来,关于身体话语的理论探索与美学文化的认识研究恰恰是一体的,“美学是作为有关肉体的话语而诞生 的”,美学作为一个中介范畴可以将“肉体”与国家、阶级矛盾、生产方式等政治主题相互关联起来②,但另一方面,女性身体常常可能脱出理论层面的积极严肃意义,在现实层面上发生转向,朝着非理性的、病态的方向狂奔; 一方面,“身体”越来越成为女性自觉设计完美人格、追求灵肉合一的人生目标的重要元素,但另一方面,影像文化在再现和塑造女性身体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落入某种媚俗的模式化窠臼,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性的美学观。
① [法]埃莱娜·西苏: 《美杜莎的笑声》,收入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第 201 - 202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② [英]特里·伊格尔顿: 《美学意识形态》,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总之,关于女性身体的言说,处处呈现着某种南辕北辙、针锋相对、滑稽荒唐的状态。这些混乱的状态,不应该概而统之地用“多元化”来证明其合理性,更不应该含混地用“见仁见智”之说去遮掩其中可能隐含的对女性的敌意和伤害。女性主义思想曾有过的尖锐的批判性的声音和积极热烈的正面主张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不应该喑哑。
本文以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以及导演李安据此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为对象,试图讨论影像作品该如何表现女性身体、女性身体之视觉呈现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何在。
一、女性身体: 神话化与视觉展示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取材于 1939 年国民党中统机关女特工郑苹如刺杀汪精卫政权机构的情报头目丁默村的事件,此事在当时的上海滩轰动一时。张爱玲的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佳芝的女大学生在一群充满民族热情的同学的影响下,施展美人计,去刺杀汉奸易先生,最终却情动于中而放弃刺杀,自己落入被毁灭的悲剧。张爱玲的小说写成于1950 年,1978 年在台湾发表。2007 年,这部小说由台湾女作家王蕙玲和美国 James Schamus 编剧、台湾的李安导演,改编成电影,公开上映。时间过去了几年,其公开上演和观看情况似乎热浪已过。然而,中国学界始终未减的“张爱玲热”,使得研究界常常回眸其小说及其被改编的电影,《色· 戒》仍是人们聚焦的重要对象。相对于小说,李安称自己“不是张爱玲的翻译,我是受到她的提示去发挥”①,电影《色·戒》不是“复制”,而是一个“再创造”②。按照华裔美籍学者李欧梵的判断,改编后的电影比张爱玲的小说原著“更精彩”,它“使所有改编张爱玲小说的影片逊色”③。《色·戒》在第 64 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最佳影片金狮奖,同时获得第44 届台湾金马奖的剧情、导演、男主角、新演员、改编剧本、原创电影音乐、最佳造型的七项“最佳”大奖。
的确,《色·戒》从小说到电影,从文字文本到视觉音像,不同的两套符号系统对读者观众的影响各有不同。相比于小说,电影在几个方面颇能打动观众。其一,电影填充了若干故事的链条和细节, 情节缜密丰厚,浑然一体。女主人公王佳芝从事地下情报工作的国家民族、同学、家庭等诸方面的原因在电影里有了大量的说明,不仅增强了电影的历史社会因素,而且为她从事政治活动作了心理和情 感的有力铺垫。其二,电影很大程度地调动了视觉 音像符号的多种元素,尤其是精巧地运用了构图、摄影、光/ 影对照、音乐、声响、节奏等诸种技巧,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品位,深深撼动了观众的感情。其三,电影在环境设计、布景、道具、服饰等诸多方面极大限度地追求历史感,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电影的高票房,也一定程度地说明了观众的认同。④ 正是这种热映热捧的情形,使得电影自觉不自觉地传达出来的美学观念和生命观念也润物细无声地 嵌入了观众的心胸。这其中,便包含了关于女性身体的观念。电影越是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其间所容涵的关于女性身体的观念就越有可能无形地影 响他们。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色·戒》,其主题都不是单一的,许多含蓄的意义耐人寻味。譬如 1940 年代前后中国复杂政治背景里的暗杀故事与民族情结、恐惧慌乱与抵制恐惧慌乱的时代特征、一对陌路男女的恋情悲剧、“色易守,情难防”的生活悖论、感情与理性的冲突以及人性的多重复杂性、戏梦人生的哲理感悟和超越凡俗的悲悯情怀等。所有的主题意义都以女性身体为核心而延伸繁衍。
女性身体在作品中被神话化了。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女性身体都是情节设计、故事叙述、图像展示最核心的元素。从美人计的出台到这个计谋的曲折变化,从男女主人公的动情相恋到压抑苦痛甚至虐恋式的折磨发泄,一直到最后的悲剧,女性身体都被赋予了神奇的、至高无上的政治功能和生命意义。在宏大主题的层面上,女性身体被认为与民族国家命运相关,包容了民族意识国家情感,是完成艰难政治任务的最隐秘最有效的奇妙武器; 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女性身体又是建构男女情爱、体悟凡俗生命、宣泄抑郁情绪的最直接最便利的物质载体。似乎在一个非正常的战争年代,在一个权力更替、一切事物变得诡秘混浊的特殊时期,所有的形而上的含蓄委婉的文化解压都不及一次次赤裸裸的、像冲热水澡那样的身体动作来得直接、爽快,可以把积郁都冲掉了。一旦女性的身体功能被神话化了之后,所有关于女性的价值就可能被聚焦于“身体”。“身体”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第一位的、同时也是唯一的女性价值标准,女性的意义就很容易在这种被神话的过程中定格。
与女性身体的被神话化趋向相一致,关于女性身体的视觉展示在电影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于女性身体的视觉展示问题,已有若干电影理论曾经探讨过,如约翰· 伯杰的《视觉艺术鉴赏》⑤、斯图尔特·霍尔编: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⑥ 等。关于凝视/ 被凝视、观察者/ 被观察者、偷窥与视觉上的欲望对象等诸多具体话题及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接受,并自觉地运用于女性身体的视觉形象创作中。电影《色·戒》的编剧之一是对张爱玲知之甚深的台湾女作家王蕙玲,因而在编剧方面一定程度地抑制了过度的或不恰当的展示女性身体的情节。公平地说,电影《色· 戒》对女性身体的艺术处理相当高妙,女性身体不是被当作“玩物”和欲望对象,身体关系是服务于 故事情节、人物感情、人物命运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色·戒》作为黑色电影的拍摄,其幽暗阴森的画面、精细使用的黑白光线、冷颜色的主格调等, 都相当成功地完成了这部令人唏嘘的悲剧。
① 《面对李安———专访李安》,载《作家》2008 年第 2 期。
② 参见《专访〈色·戒〉编剧王蕙玲》,载《作家》2008 年第 2期。
③ 李欧梵: 《〈色·戒〉: 从小说到电影》,载《书城》2007 年第12 期。
④ 2007 年 8 月 30 日,电影《色· 戒》在威尼斯首映,同年 11 月 1 日在中国大陆首映。电影在中国内地上映三周后票房达到 1. 07 亿,成为国产片票房冠军,创下文艺片票房记录。电影在香港和台湾也获得了高票房。
⑤[英]约翰·伯杰: 《视觉艺术鉴赏》,戴行钺译,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
⑥ [英]斯图尔特·霍尔: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
一般观众的确很容易沉醉于这部电影,很容易被之深深打动。然而,细想并追问电影展示女性身体的方式,还是应该提出并进一步商讨相关问题。
从剧情上说,王佳芝“美人计”的色诱前提是“色”,而且面对的是冷漠阴森的色狼易先生,电影 的影像当然要充分展示王佳芝卓然出众的“色美”。电影给王佳芝的镜头最多,有各种侧面的大特写、近中全等多种景深的拍摄。在服饰方面,有人统计说,王佳芝在剧中穿了 27 套旗袍,比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扮演的女主人公的 23 套还要多; 还有风衣、帽子、发型以及 6 克拉的钻戒首饰、手表、手提包、皮箱等别致的装饰物,令许多观众津津乐道。还有人统计说,王佳芝全裸出境的高潮戏有 7 分钟,这就更刺激了观众的胃口和好奇心,甚至变成 了“七分钟效应”。电影在香港公映之初,“几乎所 有本地报纸娱乐版面都集中报道片中伟仔( 梁朝伟) 与汤唯三幕总长七分钟的床上戏,更将每幕剧的激烈动作、‘精彩’镜头,绘影绘声地描写出来”,甚至大陆内地旅行团为看电影“足本”去游香港。① 相对而言,男主人公的换妆就少得多。在身体戏的镜头中,男主人公的裸拍率远远小于女主人公。因此,冲击观众视觉神经的,主要是女性形象,观众的艺术兴奋焦点显然是在女主角身上。电影对女性快节奏的换妆频率和长时间的裸拍镜头,相比于情节需要和人物塑造的尺度和分寸,不能不说是过度展示。
① 诗铭: 《〈色·戒〉在香港: 最爱足本》,载《世界电影》2007 年第 21 期。
后来有不少媒体网络等直接称呼扮演王佳芝 的女演员汤唯“一脱成名”,这显然是对演员的不尊重,也折射了观众自己狭隘隐晦的某些病态心理。然而,观众的这种印象不能不说与电影对女主人公身体的过度展示直接相关。
在中国大陆用得最为广泛的《色·戒》电影广告和影碟封面图中,有一张是这样设计的: 在画面前端最靠近观众读者视线的位置上,斜倚着的女性身体顶天立地,占满了整个画面的一半,玉绿色的印花旗袍清晰地勾勒出女性的身体,长长的光线铺洒在女性错落有致的身体曲线上,与坐在阴暗处的男性凝视沉思的目光相交合。观众的视线既落在女性身体上,又与男性的眼光合谋,共同凝视女性, 隐含了“看女性”、“沉思女性身体”、“女性被看”、“女性身体被咀嚼”的电影主题。在电影中,有许多类似这样的男性以阴沉幽思、高深莫测的眼光凝视女性的画面。
或许,电影原本无意将女性作为居心叵测的被窥视、被观察对象,然而,其对女性身体的过度展示却导致了女性被不怀好意地观看、有损于女性尊严、有悖于女性人格的结果,因而还是一定程度地将女性物化和欲望化了。导演李安很怕这部电影 被观众定位为色情电影,但观众的兴奋神经不能不受电影的反复刺激、潜隐欲望、喧嚣市场的明明暗暗的支配。在一个快餐化的年代里,普通观众难于 在短时间里平心静气地去沉思电影的多元特征。因此,该电影其实还是被色情化地聚焦了,电影的 完整性还是被肢解了。
那么,电影展示女性身体的适当尺度和分寸应该在哪里? 有没有更含蓄、更暗示性的表达方式? 能不能较少频率较短时长地把女性身体放在镜头最前端、最耀眼、最被强光照射的位置? 导演的潜意识里是不是隐隐地飘荡着“市场”的影子? 是不是仍有男性凝视的眼光在暗暗作祟? 相形之下,张爱玲的小说一面冷眼揭示了女性身体之于女性自己、之于男性的根本意义,她用有力的笔触写出这一“集体认同”的事实; 但另外一方面,她的笔墨显然是节制的,是点到为止、适可而止的,没有过多的直言,隐去了许多场景,这就拒绝了将女性身体当作市场诱饵,拒绝了将女性变成利润的祭品。
二、暴虐: 身体关系与政治隐喻
《色·戒》里的男主人公通常被称为“易先生”,有姓无名,是成年男性的常态性称呼; 女主人公“王佳芝”的姓氏和名字,在中国民间的女性中也相当平常。张爱玲或许要以这样通俗易懂的姓名来表达故事中男女情感的普泛性吧。作品里的男女主 人公都有双重身份: 政治的和性别的,并且在暗暗地进行着交流、交锋、利用、置换。王佳芝要利用自己的女人情打动易先生潜隐的男人情,以完成自己“除奸”的政治任务; 而易先生则通过王佳芝的女人情宣泄和转移着自己内心的政治焦虑。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易先生被强调的是政治身份,正面描写非常少,是一个神出鬼没、冷言寡语、活动暧昧的人。电影则大大地丰富了这个人物的心理情感内涵。电影中的易先生,作为一个“汉奸”,精明能干,有手段有力量,谨慎、冷漠、残忍,压抑着残酷血腥的政治斗争所带来的恐惧与迷惑; 然而,他的内心却渴盼着自由、信任、放松、温情。汉奸的政治身份与男人的个人情怀之间的矛盾,使得他内心充满寂 寞、感伤、恐慌; 而王佳芝正是应合了易先生内在的个人化情感需要,并逐渐被易先生的男人情所打动; 最终,她的女人情让位于政治目的,以悲剧告终。由于电影较多地补充和强化了易先生内心的 男人情,引发了观众对他产生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因而他对王佳芝所采取的身体虐恋、强力控制等,也很容易在一种同情中被消解。这就可能模糊女性身心受损的问题,掩盖男性针对女性暴力的真相。
电影中易先生对王佳芝的暴虐主要体现在三场身体戏之中。王佳芝与易先生的身体关系,在张爱玲的小说里基本是侧面描写,然而电影则予以了正面摄制,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段身体戏是分别了三年的易先生与王佳芝在上海再度相会,承续香港的箭在弦上而未发的未了情缘。这场戏是两人关系的一个转折点。王佳芝要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就必须要引诱易先生上钩,通过身体来迷惑住他,取得他的信任,以便伺机下手“除奸”,因而与易先生达成身体关系是达到政治目标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对于易先生而言,年青貌美的王佳芝早已是垂涎的猎物,却忽然消失; 他内心怅惘,现在终于猎物入口了。电影把两人身体关系的第一场戏用一种虐恋的、近乎强奸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易先生离开后,电影给了王佳芝 一个脸部微笑的特写镜头: 她成功了,身体的受伤换来了政治的成功。两人的第二场身体戏是几天之后。易先生突然离开,造成了王佳芝的迷惑,也导致了她内心隐隐的牵挂; 同时,易先生神出鬼没的生活所隐藏的内心恐慌和寂寞,也逐渐被王佳芝所了解,所以这一场身体戏是两人感情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第三场身体戏,是在易先生向王佳芝讲述他打碎脑袋、眼珠、喷血、用刑等残暴血腥的“办公”内容后进行。越来越复杂紧迫的政治环境使得易先生纵有千谋万略也无法解脱内在的恐惧和变本加厉的残忍,内心充满更加抑郁而苦闷的情感,对 王佳芝的独占心理也愈发强烈; 而王佳芝也发现,易先生渐渐地像一条蛇,在自己的心里越钻越深,她由怜悯同情而生发了爱情。这种男女之情与她的政治目标背道而驰,她也产生了无法解脱的抑郁而痛苦的情感。于是,身体的宣泄成为两人解脱抑郁痛苦情感的基本方式。这时候的身体已不完全是物质层面的身体本身,甚至也不是男女身体关系本身,而是成为了压制、抑郁、痛苦、挣扎、无望、绝望的政治文化和个人情感的隐喻,与人物性格、思 想、情感、行为目的等水乳相溶。应该说,电影的表达动情而感人,有着相当完美的艺术效果。
对这三场身体戏,导演李安有不少自我剖白。他从“人性最幽微的地带”①、“人生哲学”②、表演艺术追求的“终极考验”③ 等方面阐释自己的文化理解,放入自己受压制的抑郁苦闷的个人生活经验。④ 李安的诸多看法,的确是掷地有声,言别人不能言。电影《色·戒》这部分的内容,也得到了台湾作家龙应台、大陆学者陈晓明等人的赞同和高度评价。⑤ 正是由于电影相当完美的艺术效果,由于增加了人物性格、心理的多层次内容,从而使得人物的活动具有了自身的逻辑趋向,增强了合理性。但是,这也使得三场身体戏中,男主人公对于女性身体的强暴、控制、伤害很容易被赋予“合乎人物性格和内心发展”、“合乎情节需要”、“合乎人性本质”的名号而被忽略,甚至被美化、被艺术化。电影没有自觉地用人物语言或情节去暗示、说明、解构、批评三场身体戏中男性对女性的施暴心理、暴虐行为、女性在其中的身心伤害,反而用女性的怜悯、同情、爱情以及因性生爱、因性动情等包容了一切,用男性的寂寞、恐惧、抑郁将一切合理化,用悲剧和黑色电影的技巧引发观众对男女主人公的所言所行产生深切的共鸣,似乎男主人公对女性的暴虐心理和行为不构成任何问题,女性也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男性的暴虐。这样,身体关系的压迫/ 被压迫、控制/ 被控制、强暴/ 被强暴的关系模式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合情合理甚至男欢女爱的两性关系的模式。
① 李安曾说: “到最后你有没有勇气触摸人性最幽微的地带? 你怎样去触摸它。……探索题材要大胆、要深,言别人不能言,掷地有声。”参见马戎戎: 《三联专访李安: 我要让西方人看到不同的中国》,载《三联生活周刊》2006 - 06 -22。
② “李安是试图从床戏中说一点人生哲学。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一开始的强横凌虐,是在展示老易雄性主宰优势的心情; 后来的体位变化,则兼具了男性情绪扭曲以及女性身心变化,主客易位的复杂关系,李安试图从人体美学让人们看见这些关系,情欲人生因而有了对照与对话。”“李安用‘走过地狱’来形容自己的拍戏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为人的身体何等尊贵,又包含着多少的禁忌,展现身体就蕴含着巨大的惊慑,其次在肢体的动作细节中又要窥见角色的内心变化。”参见《专访〈色·戒〉编剧王蕙玲》。
③李安坦言,自己正面摄制电影《色·戒》里的情欲场面,“不是商业价值,我是对表演艺术追求。……床戏对于我和演员来讲,都是终极的考验。”参见《面对李安——专访李安》。
④李安曾说,《色·戒》里的压抑和扭曲,也包含了他对中国式的父亲、父权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对我来说,中国父亲是压力、责任感及自尊、荣誉的来源,是过去封建父系社会 的一个文化代表。”参见张克荣编著: 《李安》,第 120 页,现代出版社 2005 年版。
⑤龙应台: 《我看〈色·戒〉》,载《南方周末》,2007 - 09 - 26;陈晓明: 《电影与文学的情欲大战: 评李安影片〈色· 戒〉》,载《名作欣赏》2008 年第 1 期。
电影增加了这三场身体戏,同时也把易先生也塑造成一个幽深而有真情的悲剧人物。虽然他最后下令枪毙了王佳芝等密谋暗杀行动的学生,但那闪耀着魅人光芒的 6 克拉钻戒却摇晃在他的眼前,并可能永远摇晃在他的内心深处,诱发出观众对易 先生的无限同情和谅解。电影的这些剧情和画面,也大大地改造了小说的基本情调。张爱玲的小说《色·戒》,总体采用的是戏谐讽刺的笔法,对于女性之“情”有温暖的理解,也有冷峻的自嘲,小说摧毁了女性的情爱梦想以唤起女性的自我觉醒; 而对于男人( 易先生) ,小说利用情节和心理描写手法不动声色的挖苦讽刺批判倾向非常明显,所谓男性的“真情”一旦遇到“政治”的冲撞将立刻消失殆尽。小说的自嘲和批判,在令人感叹的悲剧情调中,有 着较为含蓄却非常刚性的理性力量。
三、身体焦虑: 消费时代的审美误区
一旦女性身体被神话化,其视觉展示和生理功能被赋予至高无上的价值,身体就成为了女性最重要而且几乎是唯一的美学标准。
近几年,随着都市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围绕着女性身体的广告,几乎达到了空前的热度。在各种各类、各种层次的电视、报纸、期刊、时尚杂志等大众媒体中,丰胸美容等广告在所有广告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的位置。各个地域不同层次的选美活动,而且主要是女性的选美活动,对于丰胸美容等广告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广州每天发行的《南方都市报》为例,① 丰胸美容类的广告品种之多、篇幅之长、图片之繁、刊期之长,用“最”字概 括,丝毫不为过。这些广告不仅动用了各种丑女变美女、美女成为更美女的黑白或彩色图片,还使用了许多动人的现身说法和生活化的故事,用各种字体刊出诱人迷人而通俗易懂的广告语,引用现代科 技的强大医学团队来证明广告的可靠性。与这些广告相一致的,是各类可以丰胸的服装、各种可以美容的化妆品食品和可以增姿添彩的首饰包袋、各种可以减肥的食品器材设备等产品的推销和广告等,市场的晕轮越来越宽,商家的利润也越来越丰厚。媒体同样也会登载报道男性的美容健身活动,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在改变其关于身体的美学观念。但相对而言,当下广告的主要参照对象和产品的主 要消费者,还是女性,而且主要针对的是女性的身体: 丰胸、隆鼻、纹眉、瓜子脸、去皱、去眼袋、美肤、小蛮腰、健腿、三围比例、S 形美女等。同时,美容也越来越细化,譬如专门的女模特中还有眼模、手模、背模、腿模等。这些登峰造极的宣传在带来巨大商 业利润的同时,也在建构着人们关于女性的美学观 念: “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女人是有魅力的女人…… 她该描画什么样的眉毛、变换什么颜色的头发、有 着什么样的笑容、保持什么样的身段、选择什么样的爱情乃至生活方式,大众传媒都为她们提供了种种诱人的范本以及修饰技术,召唤和规训着女性对这些美丽可爱的形象与当代主流观念产生认同。”②媒体上那些妖娆妩媚、风情万种、充满魅力的女性身体,不仅成为男性的欲望对象,为男性提供视觉快感,成为他们有缺陷难于圆满的现实生活的补 偿; 同时更内化为女性自己的美学标准和追求目标,并由此带来自愧弗如、努力改造的身体焦虑感,③从而为接近或成为广告所展示的理想女性形态而进行消费。这样,广告就产生了效能。
① 根据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 2008、2009、2010 年发布的信息,在这三年里,世界日报发行量前 100 名排行榜上,
《南方都市报》以 140 万份的发行量分别位列世界第 28、
27、30 位,在中国排名第 6、7、7 位。分别参见《新闻记者》
2008 年第 7 期、2009 年第 10 期、2010 年第 9 期,陈中原翻译。尽管有人抨击《南方都市报》有虚报发行量之嫌,但该 报的市场影响力在中国不容低估。
② 吴菁: 《消费文化时代的性别想象———当代中国影视流行剧中的女性呈现模式》,第 2 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8 年版。
③ 陶东风: 《消费时代的视觉文化与身体焦虑》,见朱大可、张闳主编: 《21 世纪中国文化地图》,第三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丰胸美容等活动似乎是个体的主动选择。实际上,读者和观众常常不自觉地、被动地受着时尚 文化的操纵。巨大的产业链条和鳞次栉比的文化 集团,像海啸一样塑造、强化着人们的美学观,压制吞 没着女性的个性。尽管高层次的选美活动( 譬如中华小姐、亚洲小姐、环球小姐等的竞选) ,在外貌形象的前提下,同样关注女性的智慧美,但绝大多数观众 品评的还是直截了当的形体美。大面积多层次的丰 胸美容等广告及其相关活动,很大程度地将女性美模式化了。必须符合某种标准模式,才会被认为“美”,才会在“选美”中获得更多人的青睐。然而,一旦身 体美被模式化、标准化、固定化、单一化,被顶礼膜拜 地神圣化,而且追逐身体美中有不少以伤害身体健 康为代价,那么,这种“美”就走向其反面,就被异化 了,“整形”就真的成为“整刑”了。①
注重女性身体的形体美、感官美、视觉美,是女性身心健康、走向完美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女性奋斗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S 形的身材、肌肤红润有弹性等,当然是女性健康的基本标准。问题在于,过分强烈的丰胸美容话语很大程度地彰显了人们对女性身体巨大的、深刻的焦灼、恐慌的病态心理。
丰胸美容类的广告与男性、“情色”直接相关。美国学者玛丽莲·亚隆《乳房的历史》通过梳理中世纪末、文艺复兴、伊丽莎白时代一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有关乳房的图片、文字记载后指出: “从历史角度看,女性乳房的情色化完全由男性一手主导。如果女人的角度被记录下来,可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观点。”②现今中国社会的许多丰胸广告也没有摆脱“取悦男性观众与读者”的观念窠臼。法国的米歇 尔·福柯在《性经验史》中说,“性”是一个“生产性行为”,“性在当代社会里没有被压抑,而是一再被激发出来”,被“煽动与增值”③。我们现在的社会里,女性的意义价值便通过无数眩人耳目的丰胸美容广告和竞选活动等被“激发”、“煽动”和“生产”。女性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大大地被简约窄化了,女性富于创造性开拓性的多种美学形式大大地被偏 移忽略了。性化、身体化在不少男性的潜意识里又可能与追逐目标、成功、侵占、暴力等欲望和手段相谋合,构成对女性生命的漠视、凌辱和危机。所有这些,难道不是有悖于人道的吗?
在一切事物趋于商品化的背景里,在大众欲望突出膨胀的年代里,在较为自由开放的思想环境里,作为美学符号并直接作用于人们感官世界的影像中的女性身体,成为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关涉到视觉美学( 图像/ 艺术) 、心理学( 欲望/ 禁忌/ 压抑/ 补偿) 、社会学( 大众/ 传媒) 、经济学( 市场/ 消费) 、文学( 虚构/ 文字) 等多个领域中的多种问题。当下关于女性身体的诸多矛盾言说和现实状态,使女性主义文化批评陷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语境和困境之中。任何关于女性的言说,很难再是单一的、或是二三个侧面的简单化问题,也不再 是五四时期诸如女性的人格独立、两性平等、贞洁 道德等如今看来已相当明晰的观念问题。负面的、戕害女性身心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隐秘,市场的喧闹、潜在的欲望使人们对女性问题越来越容易丧失免疫力和警惕性,女性的隐患问题越来越被包裹在所谓的女性思想、身体的全方位解放的堂而皇之的严肃话语之中。诸如电影《色·戒》在精妙完美的艺术形式中隐含的暴虐女性身体、伤害女性尊严等问题越来越难以被人觉察,电影的多元主题在现实市场的压榨或炒作下萎缩、变形、肢解; 诸如丰胸美容广告在优美动人的言说图像里所深藏的模式化观念和悲惨性现状越来越令人熟视无睹,坚守女性主义立场的层层剥离、合乎情理的分析、是非善恶的判断等文化工作越来越艰难。这一方面说明女性主义思想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更大的被认可被接受程度,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在创作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渗透了现代性别意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女性主义思想者行动者还应该面对瞬息多变的现 实环境,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理论成果和实践范例。
尽管严肃的、形而上学的、学院派式的理论探讨与社会生活中大众的现实需要、个性化的情感好恶或许格格不入,尽管关于女性身体的话语正处于重重困境,简单化的结论或声嘶力竭的呼喊也可能于事无补; 然而,在关于女性身体的混乱的美学观念中,更需要沉着细致的个案分析和百家争鸣式的讨论,更需要女性自己的声音来颂其所爱、击其所憎、示其所惑。这一切都出于对女性、两性乃至人类文化的热情执著的理想主义情结。
【责任编辑: 赵小华】
① 台湾漫画家萧言中在 2009 年下半年《南方都市报》上开设“整形整刑”的漫画专栏。
② [美]玛丽莲·亚隆: 《乳房的历史》,第 104 页,何颖怡译, 华龄出版社 2003 年版。
③ [法]米歇尔·福柯: 《性经验史》,第二章,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编:凌逾
责编:李婉薇
往期精彩: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太极】 第1352期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